农用无人飞机:飞入现代化农业新时代
1987年,日本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植保无人机,最初的植保无人机主要用于喷洒农药,为耕地防治病虫草害等作业,而后随着物联网(使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有关技术推动着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这也促使着无人机这样“洋气的高级货”与“接地气儿”的农业相结合,农业无人机更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中发挥了无限的潜能。
随着播种、施肥、灾情探查以及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等多种需求和应用场景加速了植保无人机的更新迭代,而“植保无人机”也逐渐被更具广泛意义的“农业无人机”所替代。
目前,日本农用无人机以植保施药为主,农药喷洒技术已非常成熟,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过5000架,操作人员超过14000人,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防治病虫草害的耕地面积接近1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0%,日本已成为世界农用无人机大国,而植保无人机已成为日本重要的植保技术措施。
自2004年我国开始研究和推广植保无人机,2010年,无锡汉和生产的3CD-10型单旋翼油动植保无人机,首次在“全国农机博览会”上亮相起。农用无人机以省时高效、安全性高、操作便捷、灵活实用等优点,逐渐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打开了新局面。
2013年,农业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植保无人机低空低量航空施药技术。2017年,农业部、财政部、民航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引导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将植保无人机纳入购置补贴目录,并逐步在20个省份开展试点。在补贴政策的积极带动下,农用无人机产业规模逐渐扩张,保有量及作业面积均以指数级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欧阳安发表的《我国农用无人机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中提出,“2013年全国仅有100架左右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不足6667公顷;2019年我国保植无人机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保有量约5.5万架,作业面积达0.33亿公顷;2020年植保无人机保有量为7.07万架,作业面积0.73亿公顷,占我国病虫害防治面积的20%以上。”